聯系人:Mr.Shi
電話:0511-86868233
傳真:0511-86862006
郵箱:jsqtsb@163.com
網址:http://www.jsqtsbc.com
地址:江蘇省丹陽市鳳凰工業園區新萬寶路
氣體匯流排
避難硐室氧氣供應自控系統 避災時供風供氧系統
來源:http://www.jsqtsbc.com 發布:2012/10/16
1、壓風供氧
壓風供氧主要是利用煤礦中的壓風系統向硐室供應新鮮空氣,氧氣匯流排因為空氣中含有氧氣,因此相當于給硐室供應了充足的氧氣。但如果壓風管道在礦難中遭到破壞,則壓風供氧功能將停止,必須另想其它辦法予以供氧。
2、壓縮氣瓶供氧
壓縮氣瓶供氧是目前救生艙及硐室普遍采用的一種安全供氧方式。它是一種不依賴外界支持就能獨立工作的供氧方式,在壓風未被破壞的情況下優先采周壓風供氧,在壓風遭受破壞的情況下,必須啟用壓縮氣瓶方式進行供氧。
氧氣供應自控系統包括氧氣供應自控箱、氣瓶減壓器、氧氣傳感器、金屬壓力軟管、通訊線纜以及匯流排組成。
3、壓縮氣瓶供氧系統基本功能
1)對壓縮氧氣瓶實現匯流并集中供氣。氧氣瓶數不限,皆通過本系統自動控制。
2)自動偵測艙內氧氣濃度(采用任意氧氣濃度傳感器).當氧氣濃度低于某設定值時(如18.5%).氧氣匯流排系統自動打開電磁閥進行充氧;當氧氣濃度高于某一設定值時(如23%),系統自動關閉電磁閥停止充氧。
3)可以實現聲光報警,即用戶可以設定一個報警濃度,當氧氣濃度低于該值時,控制板自動進行聲音報警或屏幕燈光閃爍報警(當偏離度越大,報警聲音越急促,燈光閃爍越快速)。用戶可以關閉聲音報警和燈光閃爍報警功能。
4)氧氣濃度上限值、下限值、報警值可以通過觸摸屏靈活設定。
5)通過4寸彩色液晶屏動態顯示低濃度區、適宜濃度區及高濃度區,顯示直觀清晰,方便用戶觀察。
6)系統自適應氧氣濃度傳感器的開機預熱行為,即部分氧氣濃度傳感器加電后會有10- 20秒的穩定過程,此時系統自動判斷氧氣濃度傳感器的穩定狀態,然后再做出相應的控制動作。
7)氣體管路末端帶流量控制計音阻尼裝置,使氧氣緩慢勻稱釋放。
8)氣體管路采用雙路控制,即自動裝置失效后,用戶可以馬上切換使用手動調節。其安裝圖如圖2.8所示。
9)該系統以最節約穩定的方式供氧,避免造成氧氣過度浪費。
4、軍工技術,化學生氧法,可以有效的解決硐室內,氧氣匯流排多人供氧技術。
壓風供氧主要是利用煤礦中的壓風系統向硐室供應新鮮空氣,氧氣匯流排因為空氣中含有氧氣,因此相當于給硐室供應了充足的氧氣。但如果壓風管道在礦難中遭到破壞,則壓風供氧功能將停止,必須另想其它辦法予以供氧。
2、壓縮氣瓶供氧
壓縮氣瓶供氧是目前救生艙及硐室普遍采用的一種安全供氧方式。它是一種不依賴外界支持就能獨立工作的供氧方式,在壓風未被破壞的情況下優先采周壓風供氧,在壓風遭受破壞的情況下,必須啟用壓縮氣瓶方式進行供氧。
氧氣供應自控系統包括氧氣供應自控箱、氣瓶減壓器、氧氣傳感器、金屬壓力軟管、通訊線纜以及匯流排組成。
3、壓縮氣瓶供氧系統基本功能
1)對壓縮氧氣瓶實現匯流并集中供氣。氧氣瓶數不限,皆通過本系統自動控制。
2)自動偵測艙內氧氣濃度(采用任意氧氣濃度傳感器).當氧氣濃度低于某設定值時(如18.5%).氧氣匯流排系統自動打開電磁閥進行充氧;當氧氣濃度高于某一設定值時(如23%),系統自動關閉電磁閥停止充氧。
3)可以實現聲光報警,即用戶可以設定一個報警濃度,當氧氣濃度低于該值時,控制板自動進行聲音報警或屏幕燈光閃爍報警(當偏離度越大,報警聲音越急促,燈光閃爍越快速)。用戶可以關閉聲音報警和燈光閃爍報警功能。
4)氧氣濃度上限值、下限值、報警值可以通過觸摸屏靈活設定。
5)通過4寸彩色液晶屏動態顯示低濃度區、適宜濃度區及高濃度區,顯示直觀清晰,方便用戶觀察。
6)系統自適應氧氣濃度傳感器的開機預熱行為,即部分氧氣濃度傳感器加電后會有10- 20秒的穩定過程,此時系統自動判斷氧氣濃度傳感器的穩定狀態,然后再做出相應的控制動作。
7)氣體管路末端帶流量控制計音阻尼裝置,使氧氣緩慢勻稱釋放。
8)氣體管路采用雙路控制,即自動裝置失效后,用戶可以馬上切換使用手動調節。其安裝圖如圖2.8所示。
9)該系統以最節約穩定的方式供氧,避免造成氧氣過度浪費。
4、軍工技術,化學生氧法,可以有效的解決硐室內,氧氣匯流排多人供氧技術。
上一篇:集中供氣系統的概述和特點
下一篇:氧氣匯流排安全使用和維護保養
同類新聞
- 2019/12/17 江蘇滬信流體科技有限公司網站正在全新改版...
- 2015/07/04 氧氣終端箱 接頭箱 分配箱 配氣箱 工位箱
- 2015/05/20 氣體匯流排全自動切換裝置安全操作
- 2015/05/20 匯流排全自動切換裝置生產廠家
- 2015/05/01 醫用氧氣匯流排的切換原理
- 2015/05/01 全自動切換匯流排的切換原理














